“今天没戴接口套,插不了。” 朋友无奈地说。 周末出行,他手机没电,我这有充电宝、安卓、苹果数据线各一根,却没法借给他充电,因为他手机的充电口是 Type-C 的,而且出门没带“接口套”。 所谓“接口套”就是这玩意 ▼ 手机都差不多,为啥偏偏数据接口还不一样?全弄成一样的不就完了么?Type-C 又是啥?和 USB 不是一个东西吗…… 一番考据,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关于 USB 的那些事儿Let's Rock USB诞生 很久很久以前,世上还只有SB,没有USB,接线串口世界那叫一个丰富多彩,各路接口争奇斗艳。 鼠标键盘等电脑外设厂商最先响应新的接口标准。在那之前,多数鼠标键盘还插在一种叫 PS/2 的串行接口上。很快,其他设备厂商也跟进运用。 PS:你能一眼看出来哪个插鼠标,哪个插键盘吗? ▼ 一代支持USB认证标志▼ 1996年1月发布的首个版本,USB 的标准传输速率只有1.5Mbps。 1.5Mbps 是多快呢?我们做一道简单的数学换算题:
小时候我一直好奇家里网速号称10兆,但下载起来总是达不到10MB/s,其实就是因为单位不一样。(是不是感觉很坑?)宽带供应商在宣传时用的单位实际上总是Mbps,计算一下就是10 Mbps = 1.25 MB/s,所以1.25MB/s 就是10兆宽带理论上最大的下载速度啦。有点扯远了……总之!USB 1.x 的传输速率上限非常令人捉急,到了90年代,多媒体文件在电脑里运用得越来越多,人们开始琢磨着怎么让它提提速,便开始规划新的标准。 USB 2.0 2000年4月,USB 2.0 标准发布,最快传输速率达480Mbps,也就是60MB每秒,一下子就比 USB 1.0 快了320倍!除了传输速度大幅度提升以外,USB 2.0标准还对接口的供电标准、接口的物理规格标准等做了详细规范。 USB 2.x 标志 ▼ 2008年11月,USB 3.0 标准推出,最大的传输速率又翻了十倍,达到 5Gbps。由于 USB 2.0 被称之为 Hi-Speed USB(高速USB), USB 3.0 便被称之为 Super Speed USB (超高速 USB)。 一般会用蓝色来表示 3.0 ▼ USB 和 Type-C 什么关系? USB 和 Type-C 的关系有点像碗和菜,Type-C 是一种物理载体,相当于盛菜的碗;USB是协议和标准,是碗里盛放的菜。 盛菜的碗可大可小,只要能盛得下就行。在物理层面,接口类型有可以有很多种,比如: Type-A、Type-B、Type-C、Mini USB、Micro USB 等等。 在Micro USB 普及之前,还有一个叫 Mini-USB 的接口,但如今已几乎被 Micro-USB 淘汰。 接口类型是碗,有大有小,USB标准是标准菜谱,但菜做得好不好吃,还得看电子元件厂商的实现方案。为此,我请教了安森美半导体(ON Semiconductor,全球知名电子元件供应商)的移动市场高级现场使用工程经理李文辉,他表示:虽然 Type-C 和 其他大部分接口类型相比,有正反都能插的好处。但真正的优势并不在表面, 而在于“内涵”。Type-C 有24个针脚,USB 2.0 标准中的接口针脚只有5个,USB 3.0 的通常是9~11个。然而,Type-C 的体积却并不大,甚至更小。 虽然 Type-C 只是一个接口类型标准,并不意味着 USB 3.x 的高速传输、快充技术。“用大碗装小菜”的情况还是有(比如OnePlus2和乐视超级手机,接口是Type-C,传输协议却是USB 2.0) 但无论怎样,Type-C 这个“碗”始终是大的,这也注定了它在将来会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在主流报道中, Type-C 被称之为“未来的连接器”,甚至有研究机构直接给出预测:
现在有的厂商迟迟不换Type-C ,担心“跑太快,扯着裆”,在 Micro USB 是主流的情况下,推出一个 Type-C 接口的设备,等于给自己的用户添麻烦,消费者还得去买各种配件,谁也不愿意当先吃螃蟹的人。 但,有价值的东西总有人愿意去尝试。 Type-C 如今依然凭借着它的优势,在慢慢“占领市场”。新出的 Macbook 用 Type-C 换掉了经典的磁力充电口,迟迟不愿更换数据接口的三星,也在最新的S8用上了 Type-C。 相信,Type-C 很快便将一统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