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曾在其产品发布会上公布过一些产品数据。其中有一条是关于Siri的使用率:这款虚拟语音助手每周收到的请求多达10亿条。毫无疑问,这一数字令人印象深刻,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款虚拟助手,或是它的任何竞争对手,获得了真正的成功。部分原因在于,许多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依赖苹果的Siri,更不用说微软的Cortana或是谷歌的语音搜索了。几年前的一项调查甚至发现,85%的iPhone用户从未用过Siri。最重要的是,语音助手的功能看起来并不像它们应有的那样强大。 分析师杰夫•卡干表示:“这些技术仍处在早期发展阶段,老实说,它们犯错的次数多于正确的次数。它们不能理解用户提出的问题,也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无论是Google Now理解不了用户的口音,还是Siri会提供一长列搜索结果让你自己去看手机,使用语音搜索或是走其他捷径总是不能轻松如愿。 苹果、谷歌和微软这样的巨头仍然在完善他们的产品,但这一事实阻止不了其他公司带着自己的助手类技术加入战局。例如,亚马逊就在Echo和新的Fire TV机顶盒中植入了Alexa语音助手,用户只要说出口令,就能搜寻节目,控制播放。Facebook也不甘落后,他们另辟蹊径,推出了一个机制完全不同的语音助手M。该公司雇佣真人给Messenger用户推荐餐厅或提供更多服务。 语音指令的支持显然十分重要,这不仅仅是因为它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还能让苹果和谷歌等软件制造商通过自身的应用提供信息,它同时还能收集更多关于用户行为和兴趣的数据。但目前还不清楚,语音控制究竟得花多久时间才能变得足够智能,以应对抛给它们的任何问题或指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