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维网

Macronix研究出1亿次P/E自我修复NAND

ptmanager 2012-12-5 09:24

  据报道,NAND闪存如今已为消费级、企业级市场广泛接纳,速度快、轻便易携、安静无噪音都是它的优势,不过难言之隐就是NAND的P/E循环次数有限,主流的25nm MLC闪存寿命是3000-5000次,如今20nm级MLC NAND普遍不到3000次,TLC甚至不足1000次。
 
  工艺越来越先进,NAND存储密度越来越高,由于物理结构的原因其寿命也在降低,为此EMC的专家表示NAND需要新的继任者,明年相变技术的PCM就会出现在市场上,它的速度更快,存储密度更高,最关键的是可靠性也会更高。

 

普通的NAND闪存擦除一次数据就会损伤一次物理结构

  NAND的时代真的要结束了吗?Macronix(台湾旺宏电子)的工程师可不这么认为,在本月的2012年IEEE国际电子设备会议(2012 IE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IEDM)上他们会提交论文,披露他们对P/E次数达到1亿次的自我修复NAND的研究。
 
  实际上1亿次寿命还只是目前得到的数据,带队的副处长Hang?Ting Lue表示“实际上还真不知道(这种NAND)是否会坏,目前为止根本没看到其寿命将近的信号。这个1亿次寿命只是过去几个月测试的结果。”
 
  正常的NAND每次写入数据都会击穿一次隧道氧化层,这是一种物理损害,因此NAND寿命有限,热处理可以修复这种损害,但是要想通过热处理修复这种损害,那就需要在250°C的高温下持续数小时,目前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这种NAND超长寿命的机理其实也借用了PCM相变技术的某种原理,Macronix的工程师在研究PCM技术时发现其中使用的硫化玻璃(chalcogenide glass)到达熔点时会产生一种热效应。最终他们发现这种效应对NAND也会起作用,因此他们重新设计了NAND的结构,有一个精细的加热器可以加热NAND的存储单元。
 
  重新设计NAND架构需要做相当多的改变,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就是栅电极的改变,需要让它携带电流以加热储存单元。为此需要增加额外的二极管电路,这也会增加核心面积,工程师们也不得不重新排列存储电路以降低影响。
 
  改进后的NAND架构可以让电流通过晶体管的栅极并在数毫秒内形成热脉冲,他们发现这一温度可以达到800°C,不过影响只限于栅极附近。这个热处理过程通过加热器可以修复NAND损伤,即使经过1亿次P/E循环之后,数据依然保存完好。
 
  由于多了一个额外的热处理过程,这未免让人担心它对电力消耗有较大要求。Hang?Ting Lue承认了这一点,不过表示热处理过程并不频繁发生,而且一次可以修复一个扇区,因此“它并不会榨干你的手机电池。”
 
  热修复的NAND还有额外的惊喜,它可以带来更快的擦除速度(意味着更快的写入速度),通常来说这是不依赖温度的。Lue表示未来这种技术会带来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可以大幅延长NAND寿命,也可以加速擦除速度。
 
  Lue表示Macronix公司已经在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他没有给出具体的应用时间表,因此这一技术进入市场的时间还是未知数。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来自: 泡泡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qq421971458 2012-12-8 14:44
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我们现在的储存卡坏了用热风枪吹吹有可能自我修复好呀,哈哈
引用 儿时的梦想 2012-12-5 13:04
希望科技长足发展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可参与评论
关闭

站长提醒 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
附近
店铺
微信扫码查看附近店铺
维修
报价
扫码查看手机版报价
信号元
件查询
点位图


芯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