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中,测光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但对色彩、影调、细节等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胶片时代,测光是技术活,而现在,不管相机还是手机,自动测光已经是标配功能。随着手机硬件的快速发展,有些性能已经超越相机,例如带宽、例如图像处理器性能等。用户需要也不一样,手机面临各种类型的菜鸟,这些菜鸟不愿意学习测光技巧,只想一键出大片。久而久之,手机的测光慢慢发展得和相机不太一样了。 测光感应器 数字相机和单电、微型单电系统没有单独的测光感应器,它依赖成像用的感光器来实时获得信息,边获得边修正的方式来调整测光结果。它不存在分光光路,信息获得更为准确。它还可以轻松的将画面分割成数百到上千个测光分区,而传统的测光方式能分割成百来个就老厉害了。 手机的测光子系统源自数字相机,而不是老旧的单反系统,它比单反更为精准可靠。手机用的感光器这些年进步巨大,在带宽,帧率方面优势显著,手机在测光上响应速度已经不输高级相机系统。而在测光方式上也开始出现了与相机系统不太一样的地方。 现在手机默认的测光模式通常是中央重点测光。何谓中央重点?假设画面被分割成3X3的9个分区,中间区域测光给予最高权重,就是中央重点。多大的面积算重点,并没有标准,权重是多少也没有标准,没有统一的算法,分区数量也是没有限制,可以是3X3,也可以40X30不等。 如果没有中央重点的高权重,那测光模式就是平均测光,很多相机的默认测光模式是平均测光,而手机的默认测光模式多数默认为中央重点测光。在测光上,相机普遍偏保守,而手机则普遍偏激进,但越来越接近准确。保守的测光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细节,偏激进的测光在小图观感上可能更好。 Apple 苹果 iPhone 7 Plus 智能手机-实拍-北京北海公园-西天梵境 Samsung 三星 Galaxy S8+[SM-GM9550]智能手机-实拍-北京北海公园-西天梵境 OPPO R11 智能手机-实拍-北京北海公园-西天梵境 Microsoft 微软 Lumia 950XL 智能手机-实拍-北京北海公园-西天梵境 Nubia 努比亚 Z17智能手机-具有人脸识别技术和测光联动 手机基于触摸操作,所以有了适合手机的控制方式,所以大部分手机有了焦点和点测光联动模式。当触摸手机屏幕幕幕时,会重新设置焦点,这时的测光模式会变成点测光模式,测光结果随之改变,这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测光方式,而相机上普遍缺乏这种操作,有少数相机机型学习手机的操作也加入了,但操作上还是不如手机上灵活。 同样的是触摸一下,在不一样手机上对测光结果影响是不一样的,我们称之为联动灵敏度,灵敏度高的对结果影响大,发挥空间也大,但不易掌握,灵敏度小的是易于掌握,但对结果影响较小。这和点测光点的权重有关。新的趋势是开始结合场景识别,在不一样的场景动态控制灵敏度,防止出现夸张的结果。 在焦点和点测光联动模式的基础上,加入人像识别,系统自动设置焦点于人脸并激活点测光联动,这样得到了一种人脸优先曝光的模式,非常奶死,拍摄变得更加省心。现在支持这种模式的手机有努比亚Z17、OnePlus5、X9s Plus等几款,尚未普及,很值得推广。 Samsung 三星 Galaxy S7 Edge智能手机-实拍-雕塑 Samsung 三星 Galaxy S7 Edge智能手机-实拍-墙上的雕塑 单反老司机都知道“白加黑减”的曝光常识,因为很多单反系统的测光遵循平均18度灰的基准,所以遇到白色为主的场景,要加曝光,黑色的则需要减。而越来越多的手机测光基本是不需要考虑这些了,直接拍摄就能获得正确的测光结果,在博物馆这种很暗的地方也不会太亮。而遇到城市夜景时,又会适度的加大曝光量,避免出现死黑。这些基于场景识别的测光使用越来越深入,这方面的已经比相机更为方便,更适合菜鸟老鸟。 现在图像识别技术已经越来越运用,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技术会使用到手机摄影当中,人脸识别技术只是其中一种,美颜也是其一,有的手机已经可以开始自动判断花草、动物并开始进行设置优化。AI技术的进步肯定会进一步提升测光的准确度。而这些功能,相机上顶多实现最初级的。 手机处理器都集成了高性能图像处理器,现在的主流的手机感光器都支持高帧率采样,30FPS是起步性能,这为多帧使用带来非常大的空间,利用多帧可以实现画质提升,其中HDR是典型的多帧使用,它对测光也是有好处的,它可以让测光多一点少一点都不会损害细节,在控制色彩风格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可以预见的是,AI对于手机测光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这些将在手机上实现,我们会慢慢看到,手机测光已经在原技术基础上结合新的技术发出新芽,朝着真正的傻瓜化操作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