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维网

小米魅族齐声喊涨 背后暗藏三大玄机

zjmanager 2017-2-13 13:44


  2017年刚刚过去一月有余,正当人们憧憬着手机行业在2017年的各种技术变革之时,一个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开始在手机行业中出现。自1月开始,先有魅族、后有小米,两家国内手机巨头齐声宣布旗下部分手机提高零售价。


  如果你认为这种涨价只限定在性价比较高的千元机领域的话,这个判断可能并不那么准确,因为包括一加在内的不少品牌今年发布的新品零售价可能都要高过去年。那么,这一大波的手机涨价潮因何而起,它对今年手机行业的整体走势会有什么冲击?

  很难想象今年1月开始的手机终端涨价潮领军者竟是大厂魅族,在去年魅族推出了十余款手机完美地布局了从旗舰到入门的几乎所有消费人群。而在今年上班的第一天,魅族就发布公告称,“由于产品元器件价格不断上涨和汇率因素的影响”,发布刚满一个月的魅蓝Note 5除64GB版外涨价100元。

  一个月后也就是春节后开工的第二天,红米手机在其新浪官微发布公告称即日起将红米4和红米4A的售价普调100元,而它们给出的理由与此前魅族的公告惊人一致,“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影响”。

  在这之前,无论是金立的刘立荣还是联想ZUK的常程,在公开场合都对手机行业的涨价潮发表了看法。我不敢断言金立和联想ZUK在2017年推出的新品一定涨价,但两家公司的掌门人显然都觉察到了这个行业的变化趋势。

  到目前为止,对于魅族和红米这两个确定涨价并且已经执行的品牌,网友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理解涨价的动因,另一部分是愤怒的情绪发泄。至于这几款产品的涨价措施对各自销量的影响我目前还没有得到准确的数据,毕竟与匿名且可以口无遮拦发表看法的网友相比,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在做出抉择之时显然更加谨慎。


元器件成本+汇率夹攻厂商也无奈

  那么,既然魅族和红米异口同声提到了元器件采购成本和汇率因素,我们不妨就来分析一下它们如何左右了手机成品的最终定价。

  手机本身就是一个由多种元器件拼装组合而成的商品,如果讲到元器件价格上涨,2017年的这一次绝不是第一次。以往出现元器件成本上涨的情况,厂商一般来说可以自行消化,但这次元器件成本上升与以往有一个明显不同,用四个字概括就是“万物齐涨”。

去年3月和7月相比LCD面板价格大幅上涨

  首先我们看屏幕面板,独角兽智库提供的一组情报称,2015年底台企中华映管关闭了一座4.5代线,每个月市场大约减少300万-400万5寸手机面板玻璃资源的出货。去年2月份台南发生大地震,台湾群创光电和瀚宇彩晶减少至少一个月的手机玻璃出货,至少会减少600万片5寸手机玻璃的出货量。

  另外,产业技术升级使生产小尺寸TFTLCD的厂家减少,主要的液晶生产厂商开始向OLED领域转移。去年4月,三星表示预定在下半年关闭韩国汤井工厂的第7代LCD产线。至于位在天安工厂最后一条LCD生产线(6代)也将会择期关闭。在国内,液晶面板产能已经被国内主流大厂预订一空,报价频率已经提高到每周一次,来应对原料价格的不断波动。

  去年算是多灾多难的一年,2月的台湾高雄地震后,4月日本熊本县接连遭遇两次强烈地震。位于熊本县菊阳町的索尼图像传感器工厂也受到波及,停工长达一个多月。索尼在手机CMOS方面的优势有目共睹,不管从供货量、市占率还是技术成熟度上都名列前茅。虽然索尼九州的影像工厂已经恢复正常运转,但去年4月停工造成的影响有其自身的滞后传导效应,直接导致了去年下半年至今索尼CMOS的供货量下降。

熊本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不小影响

  昨天的文章里我还提到了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事实上DRAM在去年下半年开始也出现了价格一路上扬的局面。DRAM主要的三大制造商三星、海力士、美光将目光转向NAND闪传,导致DRAM产能降低、供货量不足,带动价格持续上扬。

存储单元从去年开始也遭遇涨价潮

  作为上面这些元器件的上游原料,铜箔片从去年上半年至今已经涨价30%,且还在持续涨价之中。受原材料覆铜板价格上涨及下游电动汽车市场需求释放的影响,PCB板价格大幅上涨。而这些涨价因素最终都将转嫁给消费者并在产品售价上提现,因为厂商很难应对如此多元器件的共同涨价效应。

  再来看汇率因素,这里给大家贴出的是美元对人民币两年来的汇率走势。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在2015年5月至9月间稳定在6.2区间,此后便开始上涨,到去年5月已经攀升至6.5左右。然而此后美元继续走强,到去年12月甚至一度逼近7的整数关口,现在仍然在6.9附近徘徊。

2015年2月-2017年2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

  当前国产手机当中的绝大多数元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价格结算单位也以美元为主,因此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上涨直接导致手机整体成本的上涨。前面已经提到,如果是小范围小幅度的成本上升厂商存在自行消化的空间,可是现在汇率变动和元器件上涨形成了成本叠加效应,任凭企业规模再大,也已经很难概括承受下来,所以反映在最终定价上面就必然出现涨价的问题。


看不见的手:千元机明显式微

  上面提到的两个因素都可以归纳为外因。我个人的观点是,手机行业涨价潮的出现也伴随有厂商的主观意愿,也就是前几年主打的性价比策略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千元机将逐渐淡出行业视野。

  在功能机时代,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品牌长期霸占高价位手机领域,国产厂商只能以低价格寻求消费人群。诺基亚、摩托罗拉衰落后,苹果、三星接管了高价位产品的大旗,一众国产手机厂商仍然以所谓高性价比力求分一杯羹。而最近一两年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以华为、OPPO、vivo、中兴、金立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凭借自身优势将定价区间不断上提,意图与原先远远凌驾于自身的苹果、三星等品牌相抗衡。

去年发布的千元机数量较比2015年显著减少

  今年1月20日我们发布了2016年度智能手机行业调查报告,里面用比较大的篇幅提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千元机市场。以2015年和2016年进行对比,2015年国内千元机新发数量382款,2016年仅新发174款,同比萎缩五成以上;关注度方面,2015年用户对于千元机的关注度还高达22%,仅次于1000-2000元价位段,到了2016年关注度只剩下13.1%,排名垫底。

千元机的关注度持续下降中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2016年国内用户对3000元及以上价格区间产品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从2015年的30.7%大幅上升至42%,显示出人们的关注重心正从所谓质优价廉的千元机向质优价高的旗舰机偏移。

  廉价的千元机在前几年火爆,源于抓住消费者便宜有好货的心理。不少厂商在当时狂打价格战,599元、499元甚至是399元的智能手机遍地都是。然而他们忘了这些只为低价买单的用户忠诚度是很低的,他们一旦找到了更加廉价的产品会立刻抛弃掉现在持有的产品。纵容消费者这种心理膨胀下去对行业发展而言显然是弊大于利,因此厂商从培养稳定用户群下手,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将价格做起来,能够培养一批对自家产品忠诚的消费者,从营收层面考量比单纯暴力打价格战要好得多。

  因此,如果大家仔细阅读了上面这些文字,相信对于今年初浮现的手机行业涨价潮背后的缘由可以了解一二。客观地说,千元机在国内还是有市场的,短期内不至于消失殆尽,但市场份额遭到中高端产品蚕食恐怕无法避免。冷静客观地看待这股涨价风潮,在厂商各种大阵仗的宣传造势当中保持清醒头脑,继而选择适合你的智能手机,我想这才是消费者们要谨记的一点。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声明]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来自: 中关村在线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蜉蝣cc 2017-2-13 17:22
内存条去年疯涨的时候我就纳闷怎么手机也有储存颗粒,但是手机怎么没有涨价,不是不涨,时候未到啊哈哈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可参与评论
关闭

站长提醒 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
附近
店铺
微信扫码查看附近店铺
维修
报价
扫码查看手机版报价
信号元
件查询
点位图


芯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