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获取阅读精华内容及下载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最初磁头是读写合一,这就是所谓的传统磁头,通过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的幅度,读远大于写的速度。 2、薄膜感应(TF1)磁头→在90年—95年间硬盘采用TFI读/写技术,TFI实际上是绕线的磁芯,盘片在磁芯下通过时会在磁头上产生感应电压,TF1读磁头之所以会达到它的能力极限,是因为在提高磁灵敏度的同时,它的写能力却减弱了。 3、各向异性磁阻(AMR)磁头→在90年代中期希捷公司推出AMR技术。AMR磁头使用TF1磁头来完成写操作,用簿条的磁性材料来作为读元件,在有磁场存在的情况下,簿条的电阻会随磁场而变化,进而产生很强的信号,由于磁场变化而引起簿条电阻变化,提高了读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了面密度,减少元器件数量。但由于AMR薄膜的电阻变化量有限,AMR技最大可以支持3.3GB/平米英寸的记录密度,所以AMR磁头的灵敏度也存在极限。 4.GMR区磁阻技术磁头→GMR磁头继承TF1 AMR中的读/写技术,但它的读磁头对于磁盘上的磁性变化表现出更高的是敏度,它由4层导电材料和磁性材料薄膜构成的:一个传感层,一个引导电片介层,一个磁性的栓层和一个交换层,GMR传感器的灵敏度比AMR磁头大3倍,所以能够提高盘片的密度和性能,目前比较常用的GMR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