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苹果推送了苹果iOS 11,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升级?但是这里小编并不想和大家说苹果iOS 11,反而更想聊聊过去几天已经被扒烂的Face ID,这项iPhone X新搭载的功能虽然大家都没用过,但是背后的原理和运用体验都已经一清二楚,超前的技术让很多人对苹果顶礼膜拜,但是近日我们却发现,Face ID的相似功能其实早已经被索尼实现,并且似乎更胜一筹! 索尼的3D即时扫描才是真·黑科技 在iPhone发布会之前,索尼在IFA上展示了Xperia XZ1等机型,秉承了索尼乱点技能的传统,这几部手机实现了一个不得了的功能——3D即时扫描。Xperia XZ Premium、Xperia XZ1以及Xperia XZ1 Compact是全球“唯三”支持3D即时扫描的手机。 那么这和Face ID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Face ID本质上也是3D建模!解锁时前置原深感摄像头的泛光感应元件发出30000条红外线,这些红外线能够探测到用户脸部各个部分和手机的距离,从而绘制出脸部的3D模型,而每个人的脸部3D细节就像指纹一样不可能完全一致,所以通过比对每次解锁时获得的脸部3D模型就能解锁了。 原因在于骁龙835和IMX400,有心的朋友想必都发现了,前面提到的三款Xperia手机都搭载了骁龙835和IMX400,而骁龙835除了强劲的性能之外,Spectra ISP和Hexagon DSP使得其具备了视觉惯性测量(VIO)的功能,能够结合视频流和速度计与陀螺仪的数据,来完成对物体的追踪,而配合上IMX400超快的影像采集速度,使得一个单摄像头就能获得复杂3D的数据。 用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算法来弥补硬件上的不够,大家是不是想到了什么?没错,就是谷歌的Tango和苹果的ARkit,同样是AR功能,但是Tango手机除了单摄之外,还需要配备鱼眼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而ARkit通过iPhone 6s的单摄就够了,用的就是苹果优秀的算法。 但是大家知不知道,Project Tango的AR效果其实远胜ARkit,而谷歌却毅然放弃了Tango。因为ARkit现在体验不如Tango,根本原因还是SoC计算能力不够强,无法将算法的潜力完全发掘,一旦未来SoC性能跟上来了,ARkit能实现和Tango一样的AR效果了,需要额外硬件的Tango必死无疑。 只有性能够强,算法才有用武之地 之所以会有上面这种看法,是因为单摄3D建模算法其实早就存在。早在2015年,微软研究院就找到让普通的手机变成3D扫描仪的方式,系统名为MobileFusion。通过iPhone 800万像素的摄像头就实现了粗略的3D扫描功能,至于微软为什么要选择iPhone而不是Lumia,因为A系列处理器有着最强的性能,这足以体现算法对于手机性能的依赖。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推测,未来性能跟上来了,一颗单摄像头就能够实现快速、精细的3D扫描功能,那个时候Face ID、AR、3D打印等等一系列功能就能轻易实现了,这是不是又验证了一句话:半导体和程序员改变世界!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