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到如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苹果iPhone手机也出到了第八代。由于具备了强大的运算功能,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 不过智能手机虽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它所具备的功能并不一定所有都实用。尤其是近两年来手机厂商为了寻求不一样化,为手机添加了不少看起来很酷但其实没啥用的功能,简而言之就是“中看不中用”,比如下面小编要说到的这些—— 一、面部识别面部识别并不是一个很新奇的功能,早在Android 4.x时代就已经被一些手机厂商运用。由于今年以来全屏手机的盛行,不少手机取消了传统的指纹识别技术按键,面部识别开始重新获得手机厂商的推崇。 不过面部识别并非万无一失,最简单的pojie面部识别的方式就是用一张等比大小的照片,多试几次就有很大记录通过面部检测。当然最新的面部识别技术均加入了“活体检测”功能,即当识别时候,需要运用者主动进行摇头、眨眼等动作。这种识别方式虽然安全,但是更加耗时,当用户运用面部识别解锁手机时,需要将前置摄像头对准脸部等待一段时间,远没有传统的指纹识别技术方便。 对于一部分平时需要化妆的用户来说,面部识别用起来就更痛苦了,无论是录入化妆前还是化妆后的容貌都不合适,运用这一功能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 因此三星Galaxy S8系列和Note 8虽然加入了面部识别技术,但依旧保留了传统的指纹识别技术按键。在面部识别技术变得精准、快速、安全之前,还无法成为智能手机主流的解锁、支付方式。 二、虹膜识别和面部识别一样,虹膜识别也在现在被运用在手机的解锁、支付等方面。虹膜识别是用波长在700-900的红外光照射虹膜的纹理特征,由于每个人的虹膜纹理都不一样,而且基本无法复制,因此相对于指纹识别技术来说,虹膜识别更加安全,也不受环境光线的影响。 另外,无论是面部识别还是虹膜识别,都需要先用电源键点亮屏幕,然后将手机正面对准运用者的面部。而传统的指纹识别技术无论用什么姿势握持手机,只需要用手指按压Home按键即可。 三、充电口与耳机共用现在不少手机厂商为了让手机更轻、更薄,取消了传统的3.5mm耳机接口,使得用户习惯的传统有线耳机失去了用武之地。虽然苹果等厂商也提供了无线蓝牙耳机,但这类产品的价格动辄两三千元,所带来的体验和音质效果却往往不如传统有线耳机。 另外如果要运用Ligting或者USB Type-C接口的有线耳机,虽然音质上去了,又会导致听歌的时候占用充电接口,无法一边充电一边用耳机听歌,给运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四、防水但不保修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三防成为了高端旗舰手机的必备属性,这其中又以防水作为最大的卖点,毕竟大部分用户在运用手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与水接触。 所以手机的防水特点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但是手机厂商往往不会告诉用户这一点。当用户拿着进水的手机防水寻求保修的时候,售后又会以“进水是人为破坏”而拒绝提供免费维修。 说到底,防水功能虽然可以延长手机的运用寿命,但如果这一功能失效而用户没有察觉到的话,反而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五、双扬声器却只有单声道很多智能手机的底部都采用了左右对称的扬声器规划,但是你知道吗?大部分双扬声器的手机实际上只有一边能够发出声音。这并不意味着你的手机坏了,是因为很多手机的双扬声器仅仅是出于外观好看的目的而这么规划的,其中一个扬声器承担的是麦克风的作用。 虽然底部左右对称的规划会提升手机的外观颜值,但是明明看到了两个扬声器,听歌的时候却只有一边能响,也确实让一部分用户感到困扰。另外从体验上来说,单扬声器无法实现立体声音乐输出,用手机功放听歌的效果肯定谈不上有多好。 苹果的早期产品都运用了扬声器对称,但只有一边会响的规划,结果导致不少用户误以为一侧的扬声器坏掉了,不断有人向售后申请维修。因此在近两年的产品当中,苹果iPhone手机都取消了对称扬声器的规划,但依旧有不少国产手机继续沿用了这种外观。 六、人工智能还是人工智障?现在不少智能手机都配备了语音助手,比如苹果的Siri、谷歌的Assistant、微软的小娜,一些国产智能手机厂商还将语音助手包装成“人工智能”,声称这些助手类使用可以成为手机用户的全能管家。 其实现在手机端中标榜“人工智能”的助手类软件大多是利用互联网来搜索结果,比如“明天的天气怎么样”、“附近哪里有图书馆”之类的简单对话。一旦这些对话涉及到逻辑推理,人工智能们就歇菜了。比如你问“图书馆里可以用支付宝借书吗?”面对这样的问题,现在的人工智能肯定回答不上来。 总结: 智能手机为了寻求不一样化,在功能上寻求创新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很多号称“黑科技”的功能,实际上还没有完善就被拿出来给用户运用,结果造成了不太好的体验。当原本非常被看好而且大力宣传的“黑科技”在用户眼中变成了可有可无“鸡肋”,手机厂商是不是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