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5日消息,不温不火!这句话放在智能手表行业,相信一点儿也不过分,从诞生至今,智能手表始终未能证明其是大众的必备设备。 这也不禁让人联想起,智能手表初现时,坊间普遍认为它会是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风口。但随后的种种迹象表明,智能手表不但没能扛起大旗,反而一直深陷小众市场的漩涡中。市场研究机构IDC称,截至6月30日的过去12个月中,可穿戴设备的全球总销量为1.105亿台,这一数量仅是智能手机同期销量的约7%,而这其中也包含了智能手环以及其他可穿戴产品。明明被寄予厚望,但实际的结果着实让人失望了些,智能手表或许是时候思考: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 其实在业内人士看来,智能手表完全可以借鉴iPod,做好“加减法”。时间回溯至2001年,首款iPod推出之际,当时数字音乐播放器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iPod也只能与Mac电脑配合运用,起售价为399美元,因此头两年销量并不好。随后,iPod实现与Win兼容,并调低了售价,结果销量有了显著提升,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苹果2003财年,iPod销量为93.9万台,而到了2004财年增长至440万台。 这也就是说,“加”功能,“减”价格,盘活了iPod。同样的困境,或许智能手表可以走走iPod的“老路子”。对此小编只能说,有时候换个思路,反而能谋得一条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