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看见了好笑的段子、在网易云音乐里发现了神一样的评论、在微信里进行了一段无厘头的对话……我们在很多场景下都要用到截屏分享,但往往也容易忽视对截图中的隐私内容进行「加密」——也就是打码。所以今天小编就来总结一下给截图打码的正确姿势吧。 如果你在用电脑 虽然我们用手机的时间往往会更多一些,但电脑截图需要打码的地方其实也不少:浏览器的收藏夹、文件夹中的学习资料、网页上的个人信息…… 在电脑上,我们可以用下面几种轻量、简便的方式进行打码。 首先是 Photoshop,也就是 PS 啦。 对很多门外汉来说,PS 这个词听起来总有一种距离感,所以我们这里也不深入讨论。如果你想分享一张带有个人信息的电脑截图,碰巧电脑上又安装了 Photoshop,那你可以这样操作:
如果你的电脑上没有安装 Photoshop,也可以尝试运用 Snipaste 这款轻量的一站式搞定方案。 Snipaste 是一款 Win 平台上的贴图工具,下载解压即可运行,解压后大小 30M 左右,但除了主体贴图功能以外,还包含着截图、批注、圈点、取色等等强大功能,可以说是非常绿色轻量了。 手机端打码工具 和电脑端相比,手机端打码需要似乎要更加旺盛一些。所以很多日常使用都已经内置了简单的打码工具。 以官方微博客户端为例,当我们发送图文微博的时候,可以点击想要上传的图片进入图片编辑界面。编辑界面提供了三种编辑工具,最右边的就是打码。 其他使用(比如手机 QQ 客户端)也或多或少内置了打码工具,调用方式和微博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你并没有安装或者不想安装臃肿的官方客户端,也可以在手机里备一款纯纯打码或者剪码涂,这两款使用都是非常轻量的工具使用,但又有所不同: 苹果iOS 11 用户在截图结束之后可以调用系统的图片编辑工具进行打码,但如果你对系统工具不满意,也可以运用 Pinpoint、Picsew 这类第三方打码工具,其中,Picsew 提供了包括打码功能在内的长图拼接、图片编辑、版权水印、截图套壳等众多实用功能,售价一元,非常良心。 一点建议 文中提到的所有使用都可以在 Win/Android/苹果iOS 的使用商店中搜索到。 如果你对截图中个人信息的安全性要求较高,进行完第一次打码并保存结果后,建议再次打开已经打码图片进行二次打码。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查看者的恶意「反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