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
- 下载分
- 分
- 威望
- 点
- 原创币
- 点
- 下载
- 次
- 上传
- 次
- 注册时间
- 2017-10-31
- 精华
|
21#
发表于 2017-11-24 09:45:2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LAN 来自 LAN
这个也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取舍。
用iphone听音乐的人,或者更广泛一点定义,用到iphone去接耳机的人,大致有这么三大类:
1,听个响。用附送的earpod,或几百块以下程度的耳塞,对音质可能也不是说完全没要求,但earpod的程度已经够了。这种换到蓝牙或者其他方式的无线,其实是没有太多障碍的。换到lightning转接的普通耳机,也是没有太多障碍的,只是会稍微有点不方便。
2,对音质比较有要求,用ie80,k3003,或者更高一点,em之类的定制,总之是比较好驱动的低阻高敏耳塞直接接iphone的人。既对音质有比较高的要求,同时也看重便携。对这类人来讲无线耳机不能满足音质要求,普通的转接(低于原本iphone内置dac+耳放线路水平)也同样不能。
3,要求更高一些的,拿iphone作为数字输出,外接便携dac+耳放的,比如接个chord mojo。对这一类,去掉3.5mm没有什么影响,还是可以用lightning输出数字信号的,无变化。
大致这么三类人,可以看到有影响,可能导致改变购买行为的,只有2。对1和3,影响是很小的,而第二类人呢,有这么几个选择:
2.1,买便携dac一体机,升级成3。
2.2,降级需求,变成1。
2.3,买个便携播放器,比如ak,paw gold之类,但手机仍然使用iphone。
2.4,换手机。
可以看到,2.1的主要问题是会影响便携性,2.2压抑了需求,2.3一方面影响便携性,一方面不利于习惯云音乐的用户,2.4最彻底,但iphone听音乐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它别的方面也不是没有用户粘性的。因此,对于2,总归是会有所不满的。
当然这里还有一种上面没有考虑到的可能性是,lightning接口如果可以输出模拟信号,那就还是用机内的dac+放大,转接只是引入了一段比较劣质的线材,那这个对2也可能影响就不大了,这种大概还属于可以忍的——只是人家花几千换了耳机线,结果非要接在一根几十块还包含转接头的线上……
但无论如何,2在所有用户里占比量应当是很小的,1肯定最多,我自己估计1类用户应该占到99%吧,2类0.9%,3类0.1%。为什么2+3只有1%呢?首先发烧友占人群比例就不大,发烧友而非要用iphone听音乐的就更少,而iphone的用户量本身极大。所以1%可能都高估了。而且2类用户本身是国内各种hifi手机的主要目标消费者,该换的本来也都换过一波了。
只有不到1%的用户可能会有实质性不满,其他用户影响很有限(无非就是换个接口,充电时不能用有线耳机听音乐,或者买个无线耳机了事),同时还能推广无线化的发展,那这个决定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然后——虽然对于apple用户来讲只是很小的一个群体,这个绝对数量却是不那么小的,尤其对于便携音频市场来说,很不小了。对于制造所谓hifi手机,或者便携一体机的厂商来讲这是非常利好的,如果有股票可以买我现在就去买chord的股票。
以及,1,2,3分类也不是完全无交集的。比如,看个视频之类的,可能大家都是1类用户;3类用户也不见得一直会带着一个便携一体机;就算大部分时间不拿手机听音乐的,有时候出门在外,也会直插手机听听音乐。而且苹果基本上算是砍掉了ipod产品线,算是默认iphone可以替代或者说包含ipod了,对音质方面的要求和考虑也一直还算是比较多的。这是我觉得可能苹果会有些低估了3.5mm口影响的地方。
--------
再,无线是否是未来的方向?我个人看法,大方向上是的,大格局上是的,但局部不是,短期内更不是。对于音质的要求,目前耳机和喇叭的换能方式没有变化,主流方式仍然是电压电流的模拟信号来驱动,这个短时间内是没有变化的,那剩下的,无非是把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放大这个环节做在哪里的问题。可以做在手机内部,也可以做在小小一个转接头里,也可以直接做进耳机里。对于音箱来说体积和供电没有太大障碍,其实爱怎么做怎么做,但耳机不是,如果按照比较高的标准来看,这几个部分对供电要求都很高,最好当然是独立做,合到一起,以目前达到便携烧友认可的水平而言,最小的体积也有mojo那么大。即便以原本iphone机内音频线路的部分而言,也是不可能塞进耳塞的,因此只从音质考虑无线化的初期几乎只能是劣化。我个人的看法,在这个阶段没有必要强行去掉3.5mm接口,其余厂商更不必跟这个风。非要体现创新,可以搞个平衡接口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