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维网

查看: 110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线充电标准都有哪些,为什么没有统一?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8-2-2 13: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来自 LAN
无线充电国际主流Qi,PMA,A4WP,另外Apple Watch上的尚未上市,国内有个iNPOFi,目前Qi和PMA互相兼容,前三中主流技术未来发展都往磁共振方向转。现在新闻对无线充电的介绍都停留在2013年,所以写了一篇2014年无线充电的行业观察,希望更新一下大家对无线充电的印象。如果题主感兴趣并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下我最近向煮机投稿的《2014年,说好的无线充电流行呢》。文章有些长,从可穿戴设备到产业链,最后分析消费者市场~献上全文链接和文章片段。原文6000多,截取部分片段~

文章链接:2014年,说好的无线充电流行呢?

利益相关:无线充电从业人员,杭州安索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关注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
接下来是文章片段:


Moto 360采用了Qi标准,充电体验无疑更出色,能够和Nexus系列手机共用同个充电器,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的是在我们的办公环境下、餐饮过程中、行车环境中、在家庭生活中,即生活的大部分场景之下,我们的设备都能在我们的不刻意间得到充电(对可穿戴设备的意义就是不用摘下充电),让充电习惯更加友好。由于现在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Qi需要对准线圈位置(三线圈技术的运用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充电距离也有所限制,显然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充电要求还是无法满足,而运用磁共振原理的A4WP在功能上能够满足要求,但是今年才刚刚步入正轨,缺乏足够的使用尝试。这就形成了一片极富价值的技术空白,苹果的Apple Watch就如同是催熟剂,将极大的催生出各大标准技术的成熟壮大来满足新的需求。

新技术蓬勃发展  
    近些年来,智能手机不断发展不断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也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在智能手机上能干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手机的性能越越来越强,不管手机变得多大,电池总会是限制其不断智能化的瓶颈。在电池革命距离我们遥遥无期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无线充电来满足我们不断延长设备一次性使用的时长。无线充电技术给了我们一种可能,让我们抛弃掉线材,完全不用去考虑充电的问题。而无线充电领域目前无线充电领域尚无统一的标准,现有的三大标准PMA(Power Matters Alliance),Qi,A4WP(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都在试图成为全球通用的最终标准。相信所有深谙无线充电行业的人都不会陌生,就不一一赘述了。近些年来也涌现出不少令人兴奋的新技术。
美国Witricity公司为了完全解决实施无线充电时需要对手机摆放距离和摆放位置有要求的问题推出过采用磁共振的无线充电技术,它可以让手机离开充电器一段距离仍然保持充电状态,同时对位置要求没那么严格,同时还可以同时为多款设备充电。在CES2013上,已试制了使用该公司磁场共振技术的多款无线供电产品。
无线充电技术研发公司 Energous前不久介绍了一项叫做WattUp的无线充电技术,用户只需要将自己的智能设备加上特别的外部接收器或放在专用的保护套里,之后专门管理的应用程序可以检测在充电站发射装置 15英尺范围内是否存在无线充电设备,随后只要启动程序上的充电开关,该设备即可进行充电。更令人愉悦的是,该公司在上个月底已经宣布,该技术很快应用于海尔家用电器。
由两个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两个妹子Meredith Perry和Nora Dweck成立了uBeam公司,uBeam的思路则是利用超声波作为媒介。其过程是首先将充电器的电能转化为超声波,然后在另一头用设备捕捉这些超声波转换回电能,接收者再连接该设备实现充电,这如同WiFi一般简单,为了支撑其商业化,这家初创公司在上个月底刚完成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产业端逐渐打通,生态逐渐成型
相比于智能终端对采取无线充电技术的谨慎,产业链上游表现无疑表现出积极的信号。
今年年初,PMA联盟与A4WP签订了初步合作协议,将彼此接受对方的无线充电技术,这意味着基于两大标准的无线充电设备,均可兼容对方标准的手机,近期PMA联盟也正式宣布未来PMA将不再发展下一代的磁感应标准,而在磁共振方案亦将采行A4WP的标准。这意义足够巨大,PMA目前支持者包括金霸王、星巴克、麦当劳和AT&T等,Powermat截止去年年中在美国大型机场、咖啡店、购物中心和体育场等地已经部署超过了1500个充电点。在欧洲,已与Powermat合并的PowerKiss 已经在机场、酒店和咖啡店监督安装了1000多个充电点,并且在麦当劳部分欧洲餐厅已安装了无线充电点。而星巴克更是近日在旧金山湾区的 200 个店面设了无线充电站,如果这次试点反响不错,将会有十万个设备投放至全美,年内将进军欧洲和亚洲市场,时间上来看推广到的时间不会超过明年二月。而A4WP呢,去年12月推出面向消费市场的品牌 “Rezence”,由于可以实现松耦合、一对多充电、可以做更薄的线圈、可以通过蓝牙来通信等很多优势自诞生之初一直被看好,可由于技术、成本、安全认证的限制(主要还是磁共振方案充电效率不及磁感应方案,大众对高频率电磁波对健康的影响也存疑)一直鲜有具体解决方案上市。不过A4WP在跨设备上步子迈得很大,其Rezence基本系统标准1.2版为了给可穿戴设备用户提供最友好的使用方式,支持设备可水平或垂直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充电,在未来也会支持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这两种技术标准的兼容无疑将降低无线充电普及的难度。作为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的WPC自然也积极应对,于今年年中推出Qi 1.2版本,正式纳入磁共振技术了,充电距离达到了45毫米,功率最大能支持2000瓦,Qi充电器也开始能支持多个设备充电。
无线充电中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是高通,他已经在今年9月举办的2014年首届电动方程式锦标赛赛场上秀了一把Halo无线充电技术,该技术成功运用到了领航车(宝马i8)和医疗车(宝马i3)上。在智能终端的无线充电领域,高通是A4WP的创始人,在2013年9月加入了WPC,支持Qi标准,紧接着,10月份,高通又宣布支持PMA标准。三种标准在技术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成熟,高通身在其中还是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消费市场上,生活小家电、3C数码和将要步入物联网的设备、电动车是使用无线充电的主力军。很多人最早接触无线充电恐怕是电动牙刷。但在当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最重要的智能终端是智能手机。无线充电发展绕不开的,借以腾飞的,也是智能手机。谷歌一直都是无线充电的拥趸,NEXUS系列钟爱无线充电,最新的NEXUS 6,摩托罗拉出品,已经确认依旧会采用无线充电。美国最大的运营商Verizon公司也在积极推动,旗下的合约产品,除了iPhone和小部分机型以外,大都配备了无线充电功能。很多新款的汽车都新增车载无线充电技术,凯迪拉克、丰田、雷克萨斯、JEEP各有新款配备。还有在美国大行其道的Powermat,星巴克、机场、麦当劳等诸多公共领域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从智能厂商品牌看,LG在新旗舰G3上采用了Qi标准的无线充电技术(目前智能手机上普遍采用Qi标准,也不乏个例采用PMA的,例如ATT版本的Lumia 1520);诺基亚(现在应该改名叫做微软移动,产品为Lumia)的机型自Lumia 920开始始终坚持无线充电;三星手机一直以成本控制见长,但是却仍然在双旗舰系列上保留着为无线充电预留的金属触点;预计2015年CES上发布的SONY Z4早早传出要在正式版本(索尼已经有机型在Verizon版本中使用无线充电)中拥抱这项技术了,看来要跟有碍观瞻的座充触点说声再见了; APPLE和HTC则是由于金属机身的限制尚未采用无线充电的技术,但是前者对于无线充电的神往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早在2011年,苹果就申请过将iOS设备放置在计算机附近即可充电的专利,在2013年,又申请了一项类似专利——需要将设备放置在一个特定设备上,同期,又申请了利用Smart Cover保护套进行无线充电的技术专利,APPLE WATCH已经搭载上了无线充电技术。按照以苹果的创新力度和周期,见面不远。不过,就技术发展而言,苹果的作用相比起市场号召力还是逊色不少;但是安卓厂商能不能在苹果强大市场号召力的阴影里摆脱出来,在接下来爆发的无线充电普及浪潮中学会引导用户,教育用户,就看这些厂商如何“合纵”了。

高通为了解决智能终端的续航问题开发了快速充电技术,但这和无线充电是不冲突的。快速充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充电时长,二是应急性的电量使用;而无线充电的本质,一是实现无尾化,二是通用性。这两个特质,加上庞大的设备基数,这会是一个足以让所有公司都眼馋的大蛋糕(这恐怕也是各大身处上游的厂商对标准争执不休的原因)。同时,无线充电又是分为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接收器内建于智能终端中,价格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所以晶片商在这方面花的心思远远超过发射器,现阶段已方法的多模接收芯片远多于多模发射芯片的。同时,发射器独立于智能终端之外,拥有着高附加价值的潜力,这也给消费市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长尾市场。根据isuppli的预计,到2015年全球无线充电行业产值将达到240亿美元。在国内市场,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发射器市场,也就是无线充电器市场,将会形成蓝海,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开始使用无线充电。


现在的无线充电足够满足需要哈~只不过尚不满足大家心理预期哈~~~希望大家对新技术多多接受,多多尝试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提醒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附近
店铺
微信扫码查看附近店铺
维修
报价
扫码查看手机版报价
信号元
件查询
点位图 AI维修
助手



芯片搜索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