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维网

标题: 转载:主板的老式供电看来真的落伍了 [打印本页]

作者: zhoufude    时间: 2014-4-22 17:30
标题: 转载:主板的老式供电看来真的落伍了

自己电脑懂的多一些,经常有朋友过来让帮忙装个机,问电脑问题什么的,一般都手到擒来,但遇到主板供电问题,像多少相供电、供电技术是怎么回事这类的,就让我一时语塞了。近期正好有点闲,我在网上爬了爬知识,了解深入了许多。


所谓的主板供电,是约定俗成的简略说法,其实仅是指对CPU处理器的供电(现在好像增加了对集显、甚至内存的支持)。显然,供电模块在这中间发挥了根本作用,因为CPU不能直接使用从主机电源出来的(经过交直流变换后的)电力,需要供电模块进行转化。从资料来看,供电模块主要包括PWM控制器芯片(PWM Controller)、MOSFET驱动芯片(MOSFET Driver)、每相的MOSFET、每相的扼流圈(Choke)、输出滤波的电解电容(Electrolytic Capacitors)、输入滤波的电解电容和起保护作用的扼流圈等。这部分应该不是最新的技术了,有些元器件和设计也不一样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吧。



模拟供电电路示意图(图片取自网络)


一般说的供电相数是这么回事:最早的“单相”供电电路,使用输入部分的一个电感线圈、一个电容,控制部分的一个PWM控制芯片、两个场效应管,还有输出部分的一个线圈、一个电容组成,已经可以实现功能了。随着处理器性能的强大和技术进步,单相供电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动力,为此,三相、四相,甚至十多相供电的主板越来越多了。



数字供电电路实物图(图片取自网络)


根据专业媒体的说法,现在已经进化到数字供电技术了。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是DIGI+ VRM数字供电。据说,主板供电的数字化是始于高端服务器和显卡,最早在2010年被主板大厂华硕导入到民用级主板。摘录一部分媒体的技术介绍:“数字供电准确的说是‘集成化数字供电模块’。一体式的数字供电芯片内部整合了MOSFET和DRIVER,相比模拟供电常采用的工作频率在300KHz的MOSFET,数字供电MOSFET工作频率要高的多,可达800KHz甚至更高。更高的开关频率,使得数字供电瞬态性能更佳,转换效率更高。同时,数字供电可以驱动的电流每相可以达到40A,远远超过了模拟供电普遍30A的极限。在同等相数的情况下,数字供电具有更小的体积和更高的转换效率,同时提供更充沛的电力供给。另外,数字供电耐高温表现上要好的多,甚至可达200度,而模拟供电MOSFET温度上限仅100度左右等等,对于在苛刻的高温环境下,数字供电无疑具有更强的战斗力。 ”


再多了自己也看晕了,但是总结起来一句话,数字供电就是精确的控制处理器、核显的供电,帮助供电更稳定,超频(如果能)的时候可以更精准的调校,大家这么理解就可以了。


真是隔行如隔山,就这么略微一查,主板供电的技术也是深似海,看来还得且学且实践呀!



作者: huahua7520    时间: 2014-4-22 18:35
有块数字供电的板 ga-P67A-ud3p   一个ic一个电感  12相供电 ,一个主芯片,下面12个小四面ic 看都看不明白  一直放那里落灰
作者: 541872190    时间: 2014-4-22 19:53
huahua7520 发表于 2014-4-22 18:35
有块数字供电的板 ga-P67A-ud3p   一个ic一个电感  12相供电 ,一个主芯片,下面12个小四面ic 看都看不 ...

是每相供电都一个8脚芯片驱动的吧?主芯片控制这些八脚芯片然后输出的,技嘉的我有见过,就是这样设计的
作者: huahua7520    时间: 2014-4-23 12:41
541872190 发表于 2014-4-22 19:53
是每相供电都一个8脚芯片驱动的吧?主芯片控制这些八脚芯片然后输出的,技嘉的我有见过,就是这样设计的

不是,一个主芯片,下面12个4面32脚IC  12个电感, 也就是每个ic控制一路供电
作者: fmhzcj    时间: 2014-12-15 12:17
现在的CPU都是低电压大电流,所以要用多相供电。
作者: ynmj    时间: 2015-1-1 11:41
主要是低电压1V左右大电流几十A,所以要用多相供电。
作者: kingslee    时间: 2015-1-1 13:18
多核时代,必须用多相分流,不然主板会直接烧个洞
作者: 金绿玉    时间: 2015-5-14 20:11
不过现在不用带K的U,几相供电也无所谓了
作者: zmic777    时间: 2015-5-17 12:36
现在的供电都是开关电源,不管是集成还是分立,MOS负责通断,模拟和数字全是厂家骗人的。
作者: huqiu2    时间: 2015-6-6 14:32
要成为硬件的大牛要付出很大的艰辛的




欢迎光临 迅维网 (https://www.chinafi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