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维网

标题: 无线充电标准都有哪些,为什么没有统一? [打印本页]

作者: ananokok    时间: 2018-2-2 13:55
目前来说还没有统一,现在大约有4个
I.Qi
Qi是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简称WPC)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具备便捷性和通用性两大特征。首先,不同品牌的产品,只要有一个Qi的标识,都可以用Qi无线充电器充电。其次,它攻克了无线充电“通用性”的技术瓶颈,在不久的将来,手机、相机、电脑等产品都可以用Qi无线充电器充电,为无线充电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可能。
这个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欧标,诺基亚自己有出个DT900的充电板

2 PMA
Power Matters Alliance标准是由Duracell Powermat公司发起的,而该公司则是由宝洁与无线充电技术公司Powermat合资经营,拥有比较出色的综合实力。目前P&G、Powermat、AT&T、Google、Starbucks,BlackBerry和ZTE三星和LG也在2013年宣布加入。欧洲和M记共同布局无线充电方案的Powerkiss突然由Qi转投PMA更是让Qi措手不及。

3 A4WP
A4WP是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标准的简称,由美国高通公司、韩国三星公司以及前面提到的Powermat公司共同创建的无线充电联盟创建。该联盟还包括Ever Win Industries、Gill Industries、Peiker Acustic和SK Telecom等成员,目标是为包括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在内的电子产品无线充电设备设立技术标准和行业对话机制。

4 苹果
苹果与2012年末申请了自己的无线充电专利。苹果的无线充电将通过“近场磁共振”技术建立起一个有效范围1米的充电区域,凡是支持这一技术的苹果设备只要放置在该区域内,就可进行无线充电,无需任何连接线或电源插头。这个是隐藏的怪兽
作者: m1717    时间: 2018-2-2 13:55
标题: 无线充电标准都有哪些,为什么没有统一?
无线充电标准都有哪些,为什么没有统一?
作者: 光头人1    时间: 2018-2-2 13:55
无线充电国际主流Qi,PMA,A4WP,另外Apple Watch上的尚未上市,国内有个iNPOFi,目前Qi和PMA互相兼容,前三中主流技术未来发展都往磁共振方向转。现在新闻对无线充电的介绍都停留在2013年,所以写了一篇2014年无线充电的行业观察,希望更新一下大家对无线充电的印象。如果题主感兴趣并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下我最近向煮机投稿的《2014年,说好的无线充电流行呢》。文章有些长,从可穿戴设备到产业链,最后分析消费者市场~献上全文链接和文章片段。原文6000多,截取部分片段~

文章链接:2014年,说好的无线充电流行呢?

利益相关:无线充电从业人员,杭州安索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关注最新的无线充电技术。
接下来是文章片段:
19d2cd80c2d4437273d304ed69ba2bd2_hd.jpg
登录/注册后看高清大图


Moto 360采用了Qi标准,充电体验无疑更出色,能够和Nexus系列手机共用同个充电器,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的是在我们的办公环境下、餐饮过程中、行车环境中、在家庭生活中,即生活的大部分场景之下,我们的设备都能在我们的不刻意间得到充电(对可穿戴设备的意义就是不用摘下充电),让充电习惯更加友好。由于现在主流的无线充电标准Qi需要对准线圈位置(三线圈技术的运用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充电距离也有所限制,显然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充电要求还是无法满足,而运用磁共振原理的A4WP在功能上能够满足要求,但是今年才刚刚步入正轨,缺乏足够的使用尝试。这就形成了一片极富价值的技术空白,苹果的Apple Watch就如同是催熟剂,将极大的催生出各大标准技术的成熟壮大来满足新的需求。

新技术蓬勃发展  
    近些年来,智能手机不断发展不断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也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在智能手机上能干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手机的性能越越来越强,不管手机变得多大,电池总会是限制其不断智能化的瓶颈。在电池革命距离我们遥遥无期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无线充电来满足我们不断延长设备一次性使用的时长。无线充电技术给了我们一种可能,让我们抛弃掉线材,完全不用去考虑充电的问题。而无线充电领域目前无线充电领域尚无统一的标准,现有的三大标准PMA(Power Matters Alliance),Qi,A4WP(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都在试图成为全球通用的最终标准。相信所有深谙无线充电行业的人都不会陌生,就不一一赘述了。近些年来也涌现出不少令人兴奋的新技术。
美国Witricity公司为了完全解决实施无线充电时需要对手机摆放距离和摆放位置有要求的问题推出过采用磁共振的无线充电技术,它可以让手机离开充电器一段距离仍然保持充电状态,同时对位置要求没那么严格,同时还可以同时为多款设备充电。在CES2013上,已试制了使用该公司磁场共振技术的多款无线供电产品。
无线充电技术研发公司 Energous前不久介绍了一项叫做WattUp的无线充电技术,用户只需要将自己的智能设备加上特别的外部接收器或放在专用的保护套里,之后专门管理的应用程序可以检测在充电站发射装置 15英尺范围内是否存在无线充电设备,随后只要启动程序上的充电开关,该设备即可进行充电。更令人愉悦的是,该公司在上个月底已经宣布,该技术很快应用于海尔家用电器。
由两个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两个妹子Meredith Perry和Nora Dweck成立了uBeam公司,uBeam的思路则是利用超声波作为媒介。其过程是首先将充电器的电能转化为超声波,然后在另一头用设备捕捉这些超声波转换回电能,接收者再连接该设备实现充电,这如同WiFi一般简单,为了支撑其商业化,这家初创公司在上个月底刚完成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产业端逐渐打通,生态逐渐成型
相比于智能终端对采取无线充电技术的谨慎,产业链上游表现无疑表现出积极的信号。
今年年初,PMA联盟与A4WP签订了初步合作协议,将彼此接受对方的无线充电技术,这意味着基于两大标准的无线充电设备,均可兼容对方标准的手机,近期PMA联盟也正式宣布未来PMA将不再发展下一代的磁感应标准,而在磁共振方案亦将采行A4WP的标准。这意义足够巨大,PMA目前支持者包括金霸王、星巴克、麦当劳和AT&T等,Powermat截止去年年中在美国大型机场、咖啡店、购物中心和体育场等地已经部署超过了1500个充电点。在欧洲,已与Powermat合并的PowerKiss 已经在机场、酒店和咖啡店监督安装了1000多个充电点,并且在麦当劳部分欧洲餐厅已安装了无线充电点。而星巴克更是近日在旧金山湾区的 200 个店面设了无线充电站,如果这次试点反响不错,将会有十万个设备投放至全美,年内将进军欧洲和亚洲市场,时间上来看推广到的时间不会超过明年二月。而A4WP呢,去年12月推出面向消费市场的品牌 “Rezence”,由于可以实现松耦合、一对多充电、可以做更薄的线圈、可以通过蓝牙来通信等很多优势自诞生之初一直被看好,可由于技术、成本、安全认证的限制(主要还是磁共振方案充电效率不及磁感应方案,大众对高频率电磁波对健康的影响也存疑)一直鲜有具体解决方案上市。不过A4WP在跨设备上步子迈得很大,其Rezence基本系统标准1.2版为了给可穿戴设备用户提供最友好的使用方式,支持设备可水平或垂直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充电,在未来也会支持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上。这两种技术标准的兼容无疑将降低无线充电普及的难度。作为占据市场主流地位的WPC自然也积极应对,于今年年中推出Qi 1.2版本,正式纳入磁共振技术了,充电距离达到了45毫米,功率最大能支持2000瓦,Qi充电器也开始能支持多个设备充电。
无线充电中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是高通,他已经在今年9月举办的2014年首届电动方程式锦标赛赛场上秀了一把Halo无线充电技术,该技术成功运用到了领航车(宝马i8)和医疗车(宝马i3)上。在智能终端的无线充电领域,高通是A4WP的创始人,在2013年9月加入了WPC,支持Qi标准,紧接着,10月份,高通又宣布支持PMA标准。三种标准在技术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成熟,高通身在其中还是起了积极的作用。
f341c648140d55afba98035dfde81034_hd.jpg
登录/注册后看高清大图

在消费市场上,生活小家电、3C数码和将要步入物联网的设备、电动车是使用无线充电的主力军。很多人最早接触无线充电恐怕是电动牙刷。但在当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最重要的智能终端是智能手机。无线充电发展绕不开的,借以腾飞的,也是智能手机。谷歌一直都是无线充电的拥趸,NEXUS系列钟爱无线充电,最新的NEXUS 6,摩托罗拉出品,已经确认依旧会采用无线充电。美国最大的运营商Verizon公司也在积极推动,旗下的合约产品,除了iPhone和小部分机型以外,大都配备了无线充电功能。很多新款的汽车都新增车载无线充电技术,凯迪拉克、丰田、雷克萨斯、JEEP各有新款配备。还有在美国大行其道的Powermat,星巴克、机场、麦当劳等诸多公共领域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从智能厂商品牌看,LG在新旗舰G3上采用了Qi标准的无线充电技术(目前智能手机上普遍采用Qi标准,也不乏个例采用PMA的,例如ATT版本的Lumia 1520);诺基亚(现在应该改名叫做微软移动,产品为Lumia)的机型自Lumia 920开始始终坚持无线充电;三星手机一直以成本控制见长,但是却仍然在双旗舰系列上保留着为无线充电预留的金属触点;预计2015年CES上发布的SONY Z4早早传出要在正式版本(索尼已经有机型在Verizon版本中使用无线充电)中拥抱这项技术了,看来要跟有碍观瞻的座充触点说声再见了; APPLE和HTC则是由于金属机身的限制尚未采用无线充电的技术,但是前者对于无线充电的神往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早在2011年,苹果就申请过将iOS设备放置在计算机附近即可充电的专利,在2013年,又申请了一项类似专利——需要将设备放置在一个特定设备上,同期,又申请了利用Smart Cover保护套进行无线充电的技术专利,APPLE WATCH已经搭载上了无线充电技术。按照以苹果的创新力度和周期,见面不远。不过,就技术发展而言,苹果的作用相比起市场号召力还是逊色不少;但是安卓厂商能不能在苹果强大市场号召力的阴影里摆脱出来,在接下来爆发的无线充电普及浪潮中学会引导用户,教育用户,就看这些厂商如何“合纵”了。

高通为了解决智能终端的续航问题开发了快速充电技术,但这和无线充电是不冲突的。快速充电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充电时长,二是应急性的电量使用;而无线充电的本质,一是实现无尾化,二是通用性。这两个特质,加上庞大的设备基数,这会是一个足以让所有公司都眼馋的大蛋糕(这恐怕也是各大身处上游的厂商对标准争执不休的原因)。同时,无线充电又是分为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接收器内建于智能终端中,价格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所以晶片商在这方面花的心思远远超过发射器,现阶段已方法的多模接收芯片远多于多模发射芯片的。同时,发射器独立于智能终端之外,拥有着高附加价值的潜力,这也给消费市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长尾市场。根据isuppli的预计,到2015年全球无线充电行业产值将达到240亿美元。在国内市场,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发射器市场,也就是无线充电器市场,将会形成蓝海,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开始使用无线充电。


现在的无线充电足够满足需要哈~只不过尚不满足大家心理预期哈~~~希望大家对新技术多多接受,多多尝试哈~

作者: lillian0630    时间: 2018-2-2 13:55
前两位的回答对于有哪些相关标准已经非常赞了,我想补充说一下为什么没统一。
所谓统一的标准即可以约束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企业,在中国范围自然就是国标行标专标这几类。这种标准的制定一般是在产品有一定广泛性技术成熟,实用性可靠性得到验证后由国家或行业牵头制定。所以统一标准的制定都会成立标准委员会,通常其中会有该行业或产品市场份额较大,技术较领先的企业技术人员,参考市场中较为成熟的技术标准制定合理指标。
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意义是,从国家层面,方便管理质量性能、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例如最低产能要求)。从企业层面,保护技术优势企业的利益推动行业发展。从使用者层面,产品通用性安全性。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都是一些企业自己或联合提出的,只是因为该行业市场还在探索,当前的技术方案(真的方便么?)也是噱头大于实用。唯一可能打开市场的方法恐怕是要各著名手机厂商强行捆绑无线充电功能,甚至只保留无线充电功能(苹果不敢就没人敢玩火)。
作者: CCouQPvx    时间: 2018-2-2 13:55
基于楼上皓子的整理更新!
关于全球无线充电标准,目前来说还没有统一,现在大约有五种,但是实际比这五种更多,随着世界各国的无线充电技术开发热潮,比如某国的微波定向充电,某国的静电耦合无线充电,某国的超声波、激光、红外无线传电等等都没有形成国际标准,尚在研究之中。
I.Qi Qi是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简称WPC)推出的“无线充电”标准,具备便捷性和通用性两大特征。首先,不同品牌的产品,只要有一个Qi的标识,都可以用Qi无线充电器充电。但是目前QI的无线充电技术仅仅停留在小功率5CM以下手机笔记本等接触式感应充电数码产品,目前正学习高通的磁共振技术,成熟产品由15W向中功率百瓦以内迈进。
2 PMA Power Matters Alliance标准是由Duracell Powermat公司发起的,而该公司则是由宝洁与无线充电技术公司Powermat合资经营,拥有比较出色的综合实力。目前P&G、Powermat、AT&T、Google、Starbucks,BlackBerry和ZTE三星和LG也在2013年宣布加入,早期产品在星巴克有基于手机尾插U盘式的无线充电应用。 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 和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A4WP)两大无线充电标准机构已在2015年正式宣布合并后的联盟更名为AirFuel Alliance。
3 A4WP A4WP是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标准的简称,由美国高通公司、韩国三星公司以及前面提到的Powermat公司共同创建的无线充电联盟创建。该联盟还包括Ever Win Industries、Gill Industries、Peiker Acustic和SK Telecom等成员,目标是为包括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等在内的电子产品无线充电设备设立技术标准和行业对话机制。目前在5CM多手机同时无线充和电动汽车无线充有产品推出。
4 苹果(APPALE) 苹果与2012年末申请了自己的无线充电专利。苹果的无线充电将通过“近场磁共振”技术建立起一个有效范围1米的充电区域,凡是支持这一技术的苹果设备只要放置在该区域内,就可进行无线充电,无需任何连接线或电源插头。这个是隐藏的怪兽,但由于迟迟技术不能成熟应用突破,最近的IPHONE8也被迫采用QI标准先上市。
5.爱码芯(XQI)
CN-IMX是中国众多的非标无线充电研究者之一,该公司2009年已经开始研究非标无线充电,并于2010年提出中国人自己的手机电池无线充电标准化,避免全球因手机电池的不标准重复浪费,而希望在新的智能手机中统一采用爱码芯科技的XQI标准,该标准电池解决了当年全球无线充电都是使用空心铜线圈(包括美国麻省的MIT)而无法和金属体在一起超薄无线充电问题,当年研发出了和原容量相同的无损超薄无线充电电池,第一个发明了用FPC替代传统用多股线圈接收,用超薄导磁材料隔磁处理,彻底解决了金属电池涡流发热效率低等问题。申请的专利有201020693856.9;201010617849.5,国内首家移动无线充电专利发明人:ZL2012 1 0335618.4近年来本公司又研发了最新一代基于卫星管控的无线传电理论体系,考虑到全球复制技术厉害,因资金实力问题不能再先推广产品,后申请专利。
作者: eason320hk    时间: 2018-2-2 13:55
现在主流的无线充电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Qi标准的无线充电,也就是磁感应技术无线充电,该技术无线充电技术原理及我们在高中物理中学过的法拉第电池感应定律,通过导体切割磁场会产生电动势,有两个线圈组成,在初级线圈上接入交流电时产生磁场,次级线圈由于有交变磁场的存在而感应出交变的电流,最常见的应用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变压器。
第二种是磁共振无线充电,也就是用谐振器件是发射端和接收端达到相同的频率,达到磁场共振,满足能量交换,其威力在高中物理课本中的军队齐步过桥把桥震断的案例中有所体会。
第三种可能也是大家真正想要看到的技术,射频技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出现这样的技术都非常的吸引人眼球,这大概就是梦寐以求的无线充电。这种技术是利用空间电场作为媒介,把能量发射板和接收器看成电容的两个极板。在交流电场的作用下,电容的两个极板会有交变电流流过,这样就实现了电能的无线传递。
3种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
磁感应技术,优点为充电效率高(手机充电效率在80%以上),缺点是充电距离短,需要紧贴着发射板充电,并且在充电时需要对准才能充电,代表有三星、诺基亚、索尼等;
v2-13ff759beb5723bf2e20d4f0d1c00aa2_hd.jpg
登录/注册后看高清大图

磁共振技术,相对于磁感应技术来说充电距离远(手机充电转换率目前能达到7cm),充电面积大,且可以随放随充,缺点则是充电效率略低,目前最高为70%左右,代表厂家有高通、Witricity、微鹅科技;
其中微鹅科技是国内的一家公司,产品已经过FCC以及CE等各项认证,高频磁共振技术已经在2016年中旬实现量产,在iphone X发布之后也已经推出了兼容iphone X、三星、金立等Qi标准无线充电的隔空无线充电技术,将Qi标准的充电距离从5mm提升至35mm,增大了充电的灵活度,实现隐藏式充电,可以说是无线充电技术的一大突破。
v2-6be6522981d8cd3d9607be8b304a4c13_hd.jpg
登录/注册后看高清大图


射频技术,前面有提到最大的优点就是充电距离远,但是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其一为辐射,其二为转换效率非常低下。
是否统一的话,还是要看时间,最近几年基本不可能~

作者: nshukwrd    时间: 2018-2-2 13:55
没有统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不同充电标准的原理不一样至少有差别;第二,行业话语权和商业利益的问题。现阶段如何解决远距离(至少实现室内的无线充电,4~5米的距离),效率问题,安全问题等等。现有技术要么满足效率,距离太短,只有毫米厘米级;要么距离足够,比如电波方式,又会带来效率和空间辐射的问题。
作者: wsm123123    时间: 2018-2-2 13:5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5674152    时间: 2018-2-2 13:55
很快会统一的,我们上个周组织了一个标准会议。国内外各大主机场及无线充电技术提供方都有参加,预计今年十月左右初步统一。




欢迎光临 迅维网 (https://www.chinafi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