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仍有一些公司坚持在相似于索尼 HMZ 的影院头戴显示器上继续深耕,包括嗨镜以及我们今天的主人公 首影科技,这家来自深圳的公司最近还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线了其首款头戴显示器 Cinera,(最低)众筹价为 399 美元(约 2600 人民币)。
据了解,影院式头戴显示器与 VR 头显外观非常相似,只不过前者戴上去只能看到一块方形屏幕,有很多黑边,相似于在电影院看 3D 电影,而 VR 头显戴上去则满目都是屏幕,虽然周围也有黑边,但相对于影院式的头戴显示器要窄很多,而且 VR 头显主打身临其境的感觉,临场感要强很多。 另外,VR 头显还包括陀螺仪以及可能的外部定位系统,让用户随着真实的移动看见不一样的景色,比如你转头就能看到身后,抬头可以看到天空,而普通的头戴显示器则不行,其画面始终固定在同一处,仅仅只能让人看到 3D 效果。 简单来说,这种头戴显示器算是 VR 头显的阉割版:除掉了陀螺仪等运动追踪设备;并缩小了视场角,从而换取更清晰的显示效果,现在再好的 VR 头显设备只要仔细看都会有晶格感,而影院式头戴显示器则可以做到超清等;在内容上,影院式头戴显示器也不再需要全景视频,只要有传统的电影电视片源就好了,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内容源更加丰富。
也正是出于上述原因,首影科技选择了在影院式头戴显示器领域进行创业,“现在真正 VR 格式的完整电影几乎没有,所以我们注重于最广泛的普通电影格式。”首影科技 CMO 董堃表示。 首影科技现在上线众筹的 Cinera 头戴显示器采用 1.8GHz 的四核 Cortex-A17 处理器,配置 2G 内存以及 16G 储存,屏幕辨别率可达双 2.5K(2560x1440x2),角辨别率为 39PPD(基本不会有晶格感,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角辨别率只有 10 左右),水平视场角为 66 度。同时,它还支持瞳距调节以及佩戴眼镜观看,而在观看电影的同时,用户需要通过外接耳机听电影对白。 Cinera 的块头比较大,尺寸规格为 239*207*90mm(量产 600-700g),比很多 VR 头显都要大上一号,而市面上其他头戴显示器比如嗨镜等却比较小巧,大小跟普通眼镜差不多。那么,为什么首影科技的 Cinera 体积竟如此之大? 对此,董堃解释道:“我们基于用户行为分析,发现由于视频类产品会占据人们 100%的时间,所以用户对头戴式显示器的音质、画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但科技水平的局限性导致在性能和体积上我们无法做到两全其美。出于对声质、画质的追求,我们选择的是最好的质量,这就造成了体积的增大。”据了解,嗨镜一代虽然体积小巧方便携带,但其辨别率仅为 1080P,为此,嗨镜现在也已经推出了大得多的嗨镜三代,其辨别率可达 4K。 当然,为了克服体积大重量沉等原因对用户体验造成的不良影响,Cinera 还配有一个支架,从而得以缓解设备给运用者带来的压力和不适感。因此,Cinera 的一个典型实用场景应该是家庭——用户下班回家,冲杯咖啡,然后舒舒服服地倚坐在沙发上,将固定在支架上的 Cinera 拉到眼前,戴上耳机,享受惬意生活。
毫无疑问,当今的主流应该是 VR 头显,那影院式头戴式显示器会不会显得比较落伍,它的市场表现如何? 董堃表示,自 Cinera 在 8 月 14 日上线众筹以来,半个月不到,它已经获得了近 400 人的支持,众筹资金超 20 万美元,远超原本 5 万美元的目标。 另一方面,动点科技也询问了嗨镜(其早在 2015 年底便发布了嗨镜一代)的一些数据,嗨镜方面表示其现在已经在 C 端销售了超过 2 万台的一体机产品,后台数据显示设备平均在线时长可达 70 分钟,与之相比的则是 VR 头显设备,VR 产品的平均在线时长仅为 8 到 10 分钟。“我们的设备一般都是晚上 9 点到 11 点被打开运用,而且很少有用户长时间不开机的,70%以上的用户每周都会开机运用。”嗨镜方面也给了这样一个数据。 同样,据董堃表示,首影科技现在的重点也是 C 端市场。 至于未来会不会做真正的 VR 产品,董堃表示:“我们不会拘泥于我们运用的 VR、AR 还是 MR 的技术,我们希望用最新最适合的技术做好用并且消费者真正会运用的产品。” 据悉,首影科技现在有 10 名员工,两个月前,该公司完成了近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