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维网

Intel 酷睿i9致命缺点——散热

晨洋宝贝 2017-8-29 11:02


  近几年来,Intel酷睿 i9的发布传闻一直不断散播,但奈何传闻终究是传闻,直到2016年为止,Intel酷睿家族的王者依旧是i7。而到了今年2017年的台北电脑展上,Intel首次发布了酷睿i9,让这个传闻变成了现实,也就是说,从今年开始i7称王的时代已结束,取而代之的则是i9。i9作为现今酷睿家族的新一代王者,本该无可挑剔,但事实上,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散热。今天,笔者要和大家聊的正是这一问题的延展。

没想到Intel这样的决定 成了酷睿i9最大的败笔!


关于酷睿i9


没想到Intel这样的决定 成了酷睿i9最大的败笔!


  酷睿i9隶属于Core X家族中Skylake-X,作为Sandy Bridge-E、Ivy-Bridge-E、Haswell-E、Broadwell-E历代旗舰级处理器的延续!当然之前的旗舰型号都是叫i7,只有新的Skylake-X才用上新的Core i9称谓。

  在台北电脑展的发布会上Intel已经说过18核36线程的规格才是i9的完全体,而现今各大手上测评的就只有这款i9系列中的“最低配版”——Core i9-7900X,在未来还有更高规格的12、14、16、18核的型号会陆续登场。纵使只是最低配版,但性能比起i7家族的大哥哥——i7-7820X是要强出不少。

是巧合还是被逼上梁山?


没想到Intel这样的决定 成了酷睿i9最大的败笔!


  2017的上半年,AMD凭借着Ryzen系列吹响了蛰伏多年的AMD逆袭的号角,虽然AMD Ryzen系列在性能上依旧不能打赢Intel,但在性价比的道路上,AMD的

  Ryzen系列都为其赢取了众多的好评以及掌声。Intel选择在台北电脑展这个巧妙的时候发布了酷睿i9,与其说是巧合,笔者觉得更多的是无奈之下的被逼。

Intel的王牌酷睿i9的散热竟是致命硬伤?


  Intel为了遏制锐龙Ryzen的风头,无奈之下只能匆忙地拿出了酷睿i9对之抗衡。在众多媒体拿到酷睿i9 7900X进行测验的时候,可见它的确比起酷睿i7或者Ryzen全系列都要强大不少,但为什么笔者认为是i9的发布是匆忙的呢?因为,王袍加身的i9本该各项性能都是无可挑剔的,但却发现了它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散热。


没想到Intel这样的决定 成了酷睿i9最大的败笔!

满载测验

  在酷睿i9的整个测验中,我们配备的是300元级别的中高端散热器产品:超频三风冻黑金版,而上述数据是配备了该款散热器后的实测数据。在满载测验中,却发现满载时处理器温度轻松破百。峰值一度达到110°C。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酷睿i9如此高温呢?


没想到Intel这样的决定 成了酷睿i9最大的败笔!

酷睿i9采用的硅脂导热

  我们见到的处理器已经是完整封装好的,真正的处理器核心和外面的金属顶盖还是会有一定的缝隙的,Intel采用的方式就是填充硅脂,其原理和我们安装处理器风扇前涂抹硅脂如出一辙,所以处理器核心的热量其实是通过硅脂-顶盖-硅脂-风扇,这么一个途径才得以传导出来。而钎焊则是用低熔点金属材料直接将二者焊接到一起。对比硅脂金属的传热效率显然更高,而且在长时间的运行下,金属的稳定性也要比硅脂更好,显然是更加优秀的搞定方案,当然钎焊的工艺会更加复杂,成本自然也就会更高了。

  但遗憾的是,酷睿i9用的竟然仍是较次的硅脂导热。


没想到Intel这样的决定 成了酷睿i9最大的败笔!


  酷睿i9作为现在Intel酷睿家族的王者,然而在300多块的高端风冷的压制下,依然飙到一百多度的高温。这种情况下系统难免会面临降频,从而致使卡慢,死机甚至蓝屏的情况。作为一款定价在7499元的高端产品,却为了节约那点成本,致使用户的散热体验不佳。笔者知道每件产品的利润都是售价与成本的博弈,但为了牟取利润,而将一些必要的成本下降,而造成不良的口碑,这个则是笔者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盲目的节省成本是企业走向衰落的标志


没想到Intel这样的决定 成了酷睿i9最大的败笔!


  有竞争才能有动力,AMD的再次崛起是一件好事,在AMD的迫使下,Intel终于愿意拿出了酷睿i9,这本该是广大群体喜闻乐见的。但曾经身为业界领导者的Intel竟然为了这点成本,而赌上自己品牌一直经营的口碑,这是极不值得的。

  现今很多企业试图提升利润的方式无非就是开源和节流,但更多的企业选择了节流,因为节流是最简单。企业发现利润低了,就通过不停的裁员和降低用料标准来节省成本,但试问一个员工真的能抵挡十个?降低标准的用料能达到用户最佳体验?这无疑只会令到企业的生产力越见减少。事实上,企业的利润来源于消费者,一旦一个消费者对企业失去信心,企业无论再做什么也是于事无补。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来自: 今日头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维殇轻谈 2017-8-29 11:02
英特尔什么时候换纤焊,我什么时候换主机。不换的话我买AMD!
引用 静候缘来 2017-8-29 11:02
亏本不至于,intel定价方式是8:35,amd定价方式是8:20(成本比售价)其实都是暴利,只是amd收回研制成本较慢,拖累下一代产品更新速度 // @isoisoiso: 盲目的推崇性价比是企业无法盈利的原因之一。某企在低价粉一阵莫名其妙的欢呼声中财报继续亏损。有这种铁粉真是企业的不幸。
引用 灵魂禁锢 2017-8-29 11:02
用i9的有几个会舍不得水冷?
引用 冠盟科技通讯 2017-8-29 11:02
那么这样好了 我的7700k等10nm+然后等出钎焊u再升级 反正7700k暂时够用了怎么也抗3-4年
引用 花开的那一瞬间 2017-8-29 11:02
锡焊效果好,但是处理器不坏你让因特尔怎么赚钱,就现在,一代的高端i7,在换固态和显卡的情况下依然能战好几年。如果人人都这样,电脑用不坏,
引用 灵魂禁锢 2017-8-29 11:02
看这情况英特尔怕是牙膏已经挤不出来了哟。强行提升功率发一款不能用的i9稳局势
引用 讯城科技 2017-8-29 11:02
,酷睿i9 7900X进行测验的时候,可见它的确比起酷睿i7或者Ryzen全系列都要强大不少。这就吹过头了,
引用 天籁维修 2017-8-29 11:02
inter也该快死了
引用 大笑维修 2017-8-29 11:02
这个价位用硅脂确实非常不厚道。
引用 维修江湖第一 2017-8-29 11:02
盲目的推崇性价比是企业无法盈利的原因之一。某企在低价粉一阵莫名其妙的欢呼声中财报继续亏损。有这种铁粉真是企业的不幸。
引用 维殇轻谈 2017-8-29 11:02
intel这次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个巨大指的不是钱,是市场!是用户!他们花了十多年时间累积起来的用户群,从75%的市场占比,在不到一年时间降低到60%,这个败仗有多可怕你知道吧?用户更换硬件至少要2-3年,而现在的用户换代硬件时间更长,甚至高达5年,为什么?因为软件跟不上硬件的发展速度,硬件性能过剩,用户没有更换硬件的需要,这就致使了,这15%-20%的用户在3年内已经不会再换主机,换句话说,intel这15%的用户群已经没有了,完全遗失,他们现在再出任何强力U也勾不起用户的购买欲望,因为已经没有这方面的需要了,这辛苦累积数十年的用户群资源已经消失,数十年工作白做了,这不是锤胸撞墙就能挽回的局面,哭都不出声音。
引用 维修江湖第一 2017-8-29 11:02
盲目的节省成本是企业走向衰落的标志?我仿佛看到你在说emmc,涉嫌乳化。
引用 天籁维修 2017-8-29 11:02
封装内部核心温度高,外壳上水冷没多大用处
引用 大笑维修 2017-8-29 11:02
7900X黑东已经涨价了,涨到1万块了,性价比和线程撕裂者比更差
引用 天籁维修 2017-8-29 11:02
感觉头条的人人都是i9,人人都是温度高,我用120份水冷也就三四十度,满载也就七八十度。满载还是拿跑分软件测验玩,多少人正常运用能把i9满载的?更别说18核心的i9了
引用 大笑维修 2017-8-29 11:02
补烂衣服,酷睿架构10几年了,更无耻的是L123八年不变
引用 讯城科技 2017-8-29 11:02
说钎焊工艺复杂的我都要笑死了。。amd在几年前就已经钎焊了。。再看看intel。。万年硅胶打死不变。。唯一变得就是cpu接口。。一年一变甚至几变。。至于i9。。我只想说敢上这u的都是勇士。。这货用水冷满载都是90多度。。核心100多。。
引用 灵魂禁锢 2017-8-29 11:02
intel不用钎焊是故意限制超频,对于非k系列,这样做无可厚非。对于k系列也这样,只能说无语了,就是一种优势感。最早core系列刚出山打败amd速龙的时候,都是钎焊的,一旦领先优势确立,就一直是硅脂。但说因此走向没落,小便就太无知了,这种东西没啥难度,分分钟就可以缓过来
引用 大笑维修 2017-8-29 11:02
放了快10年了,硅脂都干了散热差点很正常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可参与评论
返回顶部
附近
店铺
微信扫码查看附近店铺
维修
报价
扫码查看手机版报价
信号元
件查询
点位图 AI维修
助手



芯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