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维网

商业伦理中的四个关系

zjmanager 2016-5-24 12:47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商业伦理的建设势在必行,但囿于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整体的道德建设状况,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单纯从企业外部人或消费者角度,我们可以提出许多建议与措施;但作为在激烈竞争中谋生存、图发展的企业来说,如何看待和在实践中处理商业伦理问题,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对企业或其领导人来说,在商业伦理的建设以及各种关系的处理方面,他们往往存在着一些暂时排解不开的困惑:

  第一,先与后的问题。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发现,讲求商业伦理的一般是比较大的、实力比较强的公司。这是否意味着,公司只有在有了很强的经济实力之后才能讲道德讲伦理?从道理上讲,当然不是这样的。但是现实中的问题却是,一些在激烈竞争中苦苦挣扎的中小企业往往“怪招迭出”,但伦理的方法一般不会作为他们竞争的招数。所以有人会说,讲求商业伦理,是一些大企业的事情,与发展中的中小企业没有关系。他还连饭都吃不上,讲什么伦理呢?现实中,这样的看法不在少数。这样的“不当言论”,其根本的原因是:一是,我不想做高尚的人;二是,讲伦理和企业成长没有多大关系。而这个问题引发我们思考的问题是:既然讲伦理不会先后,那为什么中小企业不愿意为伦理“买单”?大企业讲求伦理是为了什么?他们从中得到了什么?

 

 

  第二,内部与外部的问题。我们知道,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犯事儿”而被披露出来,首先不是中国人发现的,而是由其母公司在商业行为规范过程中发现并披露的。也就是说,相对于中国企业,许多西方企业自身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商业伦理规范体系,比如奥的斯公司。当然我们也知道,西方企业的伦理建设也仅仅开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而且与西方国家整体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法律规范密不可分。目前,我国企业商业伦理出现问题的最大缘由,是快速发展的经济和迅速膨胀的个人欲望,没有得到法律层面的规范与遏制。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整体层面往往呈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而身处其中的企业往往认为,伦理首先是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事儿,而不是企业的事儿。在外部法律和伦理氛围尚未形成的情况下,企业在伦理方面不可能有所作为。当然我们知道,这样的说法也是欠妥的。问题是,在商业伦理建设过程中,如何协调外部与内部的关系?是先解决国家层面的问题,还是先确立企业层面的制度?外部环境好了,是否就意味着内部没有问题了?仅仅内部采取措施“自我坚守”,会得到什么?

 

 

  第三,你和我的关系。人们一般认为,当人长期处于一个非伦理的环境中时,其许多行为也渐渐偏向于非伦理。王石先生《道路与梦想》说到当年万科上市时的一个情景:对于招股通函上说的“合规、透明、守法”的条款,管理层进行了激烈的争论,遵守还是不遵守?多数认为,在不规范市场的现实下,多数企业不规范,我们规范无疑束缚了自己的手脚,死路一条。所以,不能一味书呆子气地对规范化动真格。王石说,作为少数派,“我坚持同过去决裂,走规范化的道路。这样做可能有走不通的风险,但将来市场规范了,我们就不仅能继续生存下去,还会处在一个制高点,走在前头成为标兵榜样。”现在我们知道,万科依靠这样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成功了。那么,万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在竞争者林立、如狼似虎且不守伦理约束的竞争环境中,万科模式是否可复制?

 

 

  第四,成本和收益的关系。如果告诉大家,讲求商业伦理能够得到比不讲更大的收益,那么伦理就不会是一个问题了。现实的困惑往往是:我是想讲伦理,我也应该讲伦理,但是成本太高了啊!这样的成本,包括伦理管理的成本,更包括为了讲求伦理与非伦理者不合作的成本。作为企业来说,你不能苛求他们这样的说法。因为企业首先讲究的是投入和产出。所以,成本和收益的问题,往往是上述所有问题的结果所在。我们也知道,讲求伦理有助于企业的永续经营,但问题是,如果企业还没长大就死掉了,还谈什么永续?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和求解,实际上是所有企业和经营者面临的、关于商业伦理的终极问题。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路过
收藏
来自: 互联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蓝色潜艇 2016-6-9 07:45
我们中国这个特色的国家,无法兼容别人的文化。
官商从来就没分开过,所以商业伦理目前行不通
引用 suyajuncn 2016-6-4 16:06
看了,谢谢了
引用 antfengfeng 2016-5-31 08:21
看了谢谢了
引用 sunnyterry 2016-5-27 18:23
说得太对了
引用 獨殤未央 2016-5-25 11:03
漂白粉便宜卖了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可参与评论
关闭

站长提醒 上一条 /1 下一条

返回顶部
附近
店铺
微信扫码查看附近店铺
维修
报价
扫码查看手机版报价
信号元
件查询
点位图


芯片搜索